热门新闻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2019-02-18 14:57 浏览:95242
国地税合并、社保由税务部门征缴、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政策相继出台......今后余生,最懂你的,是税局。
这些信号的释放无疑表明了,2019年正式进入最合规的税务年,会更加严格的要求各企业、各财务人,势必要将行业调整至更加规范。
那么,对于财务人来讲,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你们都了解吗?如何才能做到化险为夷,甚至帮公司智慧节税,也许这些事项需要清楚了解:
个人所得税风险提示清单(含100个个税风险点)
企业所得税风险提示清单(含41个企业涉税风险点)
增值税风险提示清单
印花税风险提示清单
房产税风险提示清单
土地增值税风险提示清单
我们将通过此文,将上述疑难问题一一破解,总结出高危风险点的自查要点。大家赶紧根据提示检查!安心过年吧!
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往往忽视的个人所得税高发风险点有哪些?
在此,我们将从税务检查的视角为大家讲解“易混淆的费用”、“常报销的费用”“敏感科目”的个人所得税的涉税风险点及防范应对之法。
01、易混费用的个人所得税风险点
考察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旅游费、办公费、福利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
自查要点:
(1)准确判断各种费用的记账规则及税务处理原则
(2)正确核实各种易混费用是否有“张冠李戴”情形(业务招待费、会议费)
(3)核实发票及需要企业提供的其它证据材料
差旅费的证明资料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
会议费证明资料: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
考察费用证明资料:考察对象邀请函或协议、考察人员姓名、地点、时间、考察任务、考察解雇哦、支付凭证等;
培训费的证明材料:签订的培训协议或合同、培训人员姓名、培训课程表及培训日程、签到单、支付凭证等;
旅游费的证明资料:旅行社发票、旅游景点门票、外网取证等。
02、常报销的几类费用的涉税风险
医药费、学费、体检费、困难补助费、救济金等。
自查要点:
(1)药费:发票具体明细、人员、保险情况、实际生活情况;
(2)学费:个人学费OR职工教育经费;
(3)体检费:福利性质OR特殊工种需要;
(4)困难补助费、救济金:核实真实性;
(5)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增值税处理。
03
敏感科目的社会税风险点
1、销售费用——赠送礼品的个人所得税
自查要点:
(1)赠送主要看两点:送给谁、为什么送。
(2)外围把握企业促销手段,与合同等资料结合,正确把握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3)注意在为客户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需要将不含税商品价格换算成含税价格再计算。
(4)在确定赠送客户礼品促销手段时,同等条件下,尽量不要选择抽奖方式。
【温馨提示】
不要签订企业约定为职工负担个税的合同(租赁合同中的风险);
已发代扣代缴的个税要及时足额申报。
2、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张冠李戴”节假日发放购物卡、虚开发票情形等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财务费用:支付个人借款利息对个人所得税及其它税费的影响。
自查要点:
往来科目(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1)往来类科目设置原则:来而不往必有疑点
(2)其他应收款:
为股东购买车、房及报销消费性支出等与生产经营无关支出的情形;
股东长期未还的企业资金,符合条件可视同“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职工及非企业员工相应个人所得税问题
【风险提示】
(1)借款时间的确认,时间上的确认应超过一年;
(2)两种不视同分红的情形:
亏损企业的股东借款不应与“视同分红”
股东长期借款按市场计提利息并缴纳了增值税
1.收入计量不准确、隐匿实际收入,利用虚开发票或人工费等虚增成本;
2.费用委屈的合法扣除凭证,以及界限划分不清,发生运输及装卸费不真实;
3.将补缴以前年度的税金直接税前扣除,将企业所得税和应由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进行税前扣除;
4.虚列财产损失,已做损失处理的财产,又部分户全部收回的,未做纳税调整;
5.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支出未予以资本化,固定资产出资所得未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6.已明显偏低的价格想关联企业销售商品,转移利润;
7.滥用税收优惠,或申报的减免税不符合政策要求。
税局检查重点:
(1)收入的检查
(2)成本费用的检查
(3)资产处理的检查
(4)税收优惠的检查
附:资产处理的主要涉税风险
1、虚增资产计税价值
重点检查有资产增加的,确认大额资产入账的真实性
2、属于资产计税价值组成范围的支出未予资本化
重点检查企业一次性列支金额较大的支出
3、计提折旧、摊销范围不准确
重点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和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料卡片等。
4、折旧、摊销计算方法及分配不准确
5、资产处置所得未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稽查关键在于资产转让信息的获取,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应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6、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资产成本擅自进行了扣除
7、人为安排资产交易,调节关联方利润和整体税负
对于增值税的稽查风险,最重要的即——查看增值税发票抵扣的问题了。
然而有不少会计对增值税抵扣政策不是很了解,往往把一些不能抵扣的增值税发票给抵扣了,这样很容易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比如以下两则税务新闻:
● 某企业会计工作失误,一个月作废8张专票,被税局约谈;
● 某企业合作商将多张发票作废,导致本企业被怀疑账外经营,被税局约谈。
但作废发票为什么会被查呢?
先来看一家小规模企业的处理方式:
A企业是一家小规模企业。季度末一核算发现本季度开了95000元的发票,这样就得全额交税了。老板思索了下跟合作商联系,先作废几份“超标”发票,下个月在重开。就这样, A企业一直保持在9万起征点左边一-点点,享受免税待遇
正如这家小规模企业,一些“聪明”企业为了不缴税或是少缴税,就采用这种非正常作废或红冲的操作。一到月末或季末就开始作废发票,下月重开。再有就是一些实际发生的业务,销售方开完作废,购买方仍计入到成本费用抵扣;更严重一些的,则是虚开发票,毕竟虚开行为是很喜欢作废发票的。
总结起来,以下这些情形很容易被税局稽查,请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❶小规模企业销售额一直在起征点9万元附近;
❷销售额在认定一般纳税人临界点500万元徘徊;
❸一般纳税人当月进项少,销项多了,作废几张发票;
❹同一笔销售发票当月作废、次月重开。
一旦被稽查,将面临什么后果?
以下几个实例应引以为鉴:
1、 月销售额一直在9万元附近,被纳入风险户;
2、销售额长期在一般纳税人临界点,作废发票,企业被强制转为一般纳税人;
3、企业的税负率一直偏低,被税局问为什么,解释不清楚。不查还好,一查就被要求补税、补缴滞纳金,还影响了企业的信用等级。
十分有必要自查一下。
但并不是说工作中不能出现作废或红冲,正常原因下如发生销货退回、开票有误等还是可以操作的。不过日常中还是要注意开票规范,尽量避免因为操作人员不熟悉、对方信息给错了等原因作废,像十万版的、百万版的发票作废一两张,金额就超过十万元了,不仅会导致发票量紧张,搞不好下月还会被限制领取发票,严重的还会被降版。
除此之外,在此重申一遍,增值税有3种情况不能抵扣:
1.购进的居民日常服务和取得的娱乐服务进项不能抵扣:居民日常服务是指主要为满足居民个人及其家庭日常生活需求提供的服务娱乐服务是指为娱乐活动同时提供场所和服务的业务。
2.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和免征增值税的项目不能抵扣:免征增值税是指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免征增值税的项目。如: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婚姻介绍服务、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等。
3.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进项不能抵扣:集体福利是指纳税人为内部职工提供的各种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等费用。个人消费是指纳税人内部职工个人消费的货物、劳务及服务等所发生的费用。
如: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属于个人消费。
印花税虽小,实则学问可不少,缴纳时可千万得注意细节。为此为大家总结了8个常见的涉税风提示清单:
1.自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免征印花税注意。
2.以货换货合同的计税依据,按“购销金额”征税。
商品购销活动中,采用以货换货方式进行商品交易签订的合同,是反映既购又销双重经济行为的合同。对此,应按合同所载的购、销合计金额计税贴花。合同未列明金额的,应按合同所载购、销数量依照国家牌价或市场价格计算应纳税金额。
3.网上销售货物,电子订单需要缴纳印花税
4.同一凭证因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事项而适用不同税率,分别载有金额的,应分别计算应纳税额,相加后按合计税额贴花;未分别记载金额的,按税率高的计税贴花。
5.同一凭证多人签订持有印花税,应当由各方就所执的一份各自全额贴花。
6.记载资金的账簿按固定资产原值和自有流动资金总额贴花后,以后年度资金总额比已贴花资金总额增加的,增加部分应按法规贴花。
7.印花税金额不确定的合同,如技术转让合同中的转让收入,是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或是按实现利润分成的;财产租赁合同,只是规定了月(天)租金标准而却无租赁期限的。对这类合同,可在签订时先按定额五元贴花,以后结算时再按实际金额计税,补贴印花。
8.自然人股权转让印花税,应按“产权转移书据”,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五的税率贴花。转让双方均为印花税纳税义务人,应纳印花税额=转让合同金额×0.05%。
房产税相对其他常见税种的涉税风险来说,可能并不是最为复杂的一个税种,但是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应税项目。
下面是为大家罗列出有关房产税的4点注意事项:
1.企业与免征房产税企业共用房产的,应当按各自使用的部分准确划分,分别征收或免征房产税。
2.企业应当准确划分免税房产与应税房产,不能误将应征房产税的房产作为免税房产从而少缴房产税。
3.企业应当准确划分开征房产税区域和不开征房产税区域的房产,不能误将开征区域的房产作为不开征房产税区域的房产少缴房产税。
4.企业免税房产应当及时办理减免税审批、备案手续,如没有办理应当缴纳房产税。
土地增值税当属房地产企业税收的重中之重,它税率高、税负重,优惠政策少。
可能大家涉及这一块的比较少,一下这些风险点写大家还是可当做一个知识储备:
1.税收优惠政策适用是否合法;
2.销售收入是否有少计的情况;
3.扣除项目是否真实、扣除金额是否准确。
随着稽查手段的逐步升级,企业所有涉税问题将无所遁形!即便知道了各税种的涉税风险点,若处理不及时,而被稽查,企业、财务人都将面临处罚!
企业面临的处罚有:
a.最高5倍的罚款;
b.发票领用、出口退税、经营许可等方面更加严厉的审核;
c.融资贷款受限,债券发行和政府资金支持将不再可能。生产经营处处受阻,还要被税务机关重点监控!
财务人员也将承担连带责任:
a.阻止出境,国外旅游度假成泡影,国内飞机、高铁头等舱、一等座不能坐;
b.限制贷款,买车买房分期付款不用想;
c.高消费被禁止,高档酒店不能住;
d.对子女教育造成影响。
e.工作上更加绝望,税务机关拒绝办税,并且通过互联网公示,正常工作无法开展。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应对税务稽查和涉税风险防控呢?
推荐大家使用好会计的功能——税务风险检测系统,使用税务风险检测系统后,大家可通过风险分析报告进行说明,让老板清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可根据报告进行调整,从而规避了企业税务风险和自身职业风险。
事后被税务机关要求自查、约谈时,可进行自我风险核查,及时了解税务机关的关注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准备疑点解释及证明材料。